制动液需要多久更换一次
制动液多久更换一次?
一般来说,制动液每 2 年或 4 万公里更换一次。但这不是绝对的,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如果车辆在北方干燥气候环境中,可适当延长更换时间;南方空气湿度大,则应按周期及时更换。
如果汽车使用频率高,比如行驶 3000 公里,或者使用时间超过 2 年,制动液容易变质,要及时更换。使用频率低的车,比如行驶 6 万公里时更换也可以。家用车通常每 4 万公里或 3 年左右更换。
要是当地多雨潮湿,比如在温带地区,建议每 3 万公里或 2 年更换。如果车辆常在恶劣路况行驶,比如郊区高速多,更换周期可顺延。
制动液有良好的粘温性,低凝固点,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较高的沸点,高温下不产生气阻,使用中要保持稳定品质,不腐蚀金属和橡胶件。
制动液会因吸水变质,超过有效期使用达不到原效果。刹车系统不是完全密闭,刹车油吸水性强,含水量易超标,还可能有腐蚀性。
汽车刹车时温度高,若刹车油抗沸点不够,会沸腾产生蒸汽阻力,导致刹车变软、失灵。
更换前可用酒精清洗制动系统,定期检查制动液是否不足。若补充后很快又少了,要检查是否漏油。
不同车型、品牌的车保养周期不同,有的厂家要求 2 年或 4 万公里更换。更换时要注意根据操作手册选择,不同型号不能混用。
ABS 系统一般采用 DOT4 制动液,不用 DOT5 制动液,因为 DOT5 会损伤橡胶零件。
鉴别刹车油是否更换,可打开油壶盖,看是否变黑变脏有沉淀;检查油壶口和盖有无白色乳状物或水珠;观察油壶内有无乳白色沉淀;用手捻感觉是否浓稠;添加不同类型的刹车油要及时换;刹车突然变软或距离变长要检查刹车油性能。
总之,为保证行车安全,制动液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