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吞并,魏国曾经多次受到秦国的进攻,每次均是割地求和。魏安王四年秦国打败魏、赵、韩三国联军,魏安王又想用割地求和这种抱薪救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不听苏代“联六国抗秦”的建议,终于被秦所灭。
成语抱薪救火
成语名字:抱薪救火
成语发音: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成语繁体:抱薪捄火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薪,不能读作“chái”。
近义词: 火上浇油、 饮鸩止渴
反义词: 雪中送炭、根除祸患
成语例句:(1)上个月他因旷课,考试没有及格,你不帮他补课,还约他跳舞,这不是抱薪救火吗?(2)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简直是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的成语接龙
明月入抱 -> 抱薪救火 -> 火上加油
抱薪救火的相关成语
薪尽火传、贵冠履轻头足、俯拾地芥、通权达变、不见棺材不落泪、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熙熙攘攘、挂一漏万、炙冰使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