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难支
成语名字:一木难支
成语发音:yī mù nán zhī
成语解释: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成语出处: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成语繁体:一木難支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孤木难支
成语例句:他觉得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是“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一木难支的成语接龙
表里不一 -> 一木难支 -> 支分族解
一木难支的成语故事
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横行恣肆,大有篡夺王室的企图,当时大臣袁粲和刘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杀死萧道成,但事机不密,被萧道成同党褚渊知道了,把秘密告诉萧道成,萧道成十分恼怒,立刻派部将戴僧静率领了很多人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团团围住了。这时,袁药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厦的崩塌,但为了名誉义节,不得不死守下去。”
后来,戴僧静率领部下越墙冲进城里去,在敌人的刀枪下,袁最勇敢地用身体去掩护他的父亲,这时,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
“我是个忠臣,你是个孝子,我们死而无愧。”
结果他们父子俩都为正义而牺牲了。
后人便把袁粲当时所说“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厦的崩塌”这句话,引伸成为“一木难支”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到了艰难危急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
一木难支的相关成语
一日三覆、猖獗一时、知一万毕、一年之计在于春、养军千日,用在一时、一身两役、背城一战、万口一词、一人传虚,万人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