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诸侯郑国的实力强大,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执掌朝廷大权。周平王想让虢公忌来取代郑庄公管理朝政,郑庄公就去威胁周平王,周平王只好违心说没这回事,双方交换儿子做人质。周桓王时也是如此,后来郑国强行侵吞朝廷公粮。
成语言不由衷
成语名字:言不由衷
成语发音:yán bù yóu zhōng
成语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衷,不能读作“zōnɡ”。
近义词: 言行不一、 口是心非
反义词: 由衷之言、言之有信
成语例句:清 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的成语接龙
口不择言 -> 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的相关成语
地主之谊、器二不匮、张大其事、肉袒牵羊、唇辅相连、区区小事、荆棘塞途、食不二味、若敖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