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同日而语
成语名字:不可同日而语
成语发音: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成语解释: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成语繁体:不可同日而語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形容不能相比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不可比拟
反义词: 相提并论
成语例句: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改革开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不可同日而语的成语接龙
进可替不 -> 不可同日而语 -> 语不惊人
不可同日而语的成语故事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
不可同日而语的相关成语
桂薪玉粒、杨穿三叶、覆亡无日、先自隗始、蹉跎自误、鸥鸟不下、不期而遇、茂林修竹、割臂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