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712年,同为周宗室姬姓的郑国与息国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了矛盾,势力弱小的息国很不冷静,竟派兵攻打强大的郑国,结果大败被实力强大的楚国渔翁得利给灭掉。人们分析息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出兵而导致灭亡。
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
成语名字:冒天下之大不韪
成语发音: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成语解释: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成语繁体:冐天下之大不韙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冒大不韪
成语例句: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韪,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成语接龙
火星乱冒 -> 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相关成语
疾恶如仇、得天独厚、赶尽杀绝、甜言蜜语、鼠目寸光、为民除害、善自为谋、欺人太甚、犯颜极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