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皇帝远的成语故事
北宋末年,浙江台州、温州一带大旱,百姓饿死很多,朝廷因为官多加上奢侈浪费成风,对救灾一事置之不理,反而加重赋税,人们忍无可忍,于是树起了造反的大旗,旗上写道:“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成语天高皇帝远
成语名字:天高皇帝远
成语发音: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
成语解释: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台温处树旗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成语繁体:天高皇帝遠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无法无天
成语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西征则在边陲用兵,天高皇帝远,不至于朝夕关怀。”
天高皇帝远的成语接龙
女娲补天 -> 天高皇帝远 -> 远不间亲
天高皇帝远的相关成语
沉吟未决、牛刀小试、出生入死、应机立断、尔诈我虞、含沙射影、迟疑不决、因风吹火、摇唇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