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
成语名字:乐不思蜀
成语发音:lè bù sī shǔ
成语解释: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成语出处: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成语繁体:樂不思蜀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乐,不能读作“yuè”。
近义词: 乐不可支、 乐而忘返
反义词: 落叶归根、 恋恋不舍
成语例句: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乐不思蜀的成语接龙
自得其乐 -> 乐不思蜀 -> 蜀得其龙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蜀国昭烈帝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死后,蜀国灭亡。后主刘禅投降了司马文王司马昭。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刘禅看得津津有味,司马昭问刘禅感受如何,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讥笑他麻木不仁。
乐不思蜀的相关成语
进可替否、空室清野、千人所指、神不守舍、势不可当、毛骨悚然、明眸皓齿、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豺狼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