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其身
成语名字:独善其身
成语发音:dú shàn qí shēn
成语解释:善:弄好。原指加强其自身的品德修养。现指只要自己好而不关心别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成语繁体:獨善其身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其,不能读作“qī”。
近义词: 自得其乐、 洁身自好
反义词: 助人为乐、 舍己为人
成语例句: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独善其身的成语接龙
鳏寡孤独 -> 独善其身 -> 身不由主
独善其身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劝宋勾践到别国去游说仁学。宋勾践向孟子请教如何游说。孟子说:“尊崇儒道,乐于仁义。君子为人,穷困时不要失掉仁义,得志时不要失去理智,这样穷困时能独善其身,自得其乐,得志时能兼顾天下的利益。”
独善其身的相关成语
恻隐之心、斋心涤虑、乐善好施、弄假成真、视如敝屣、苟安一隅、坐以待毙、李下瓜田、洪水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