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可杀不可辱
成语名字:士可杀不可辱
成语发音: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成语解释: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 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成语繁体:士可殺不可辱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宁死不屈
成语例句:〖示例〗鏊谓谨曰:‘士可杀不可辱。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 ★《明史 王鏊传》
士可杀不可辱的成语接龙
二桃三士 -> 士可杀不可辱 -> 辱国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