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胸顿足
成语名字:捶胸顿足
成语发音:chuí xiōng dùn zú
成语解释: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成语出处: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成语繁体:搥胷頓足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焦急、悲伤、无可奈何的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捶,不能读作“chuī”。
近义词: 呼天抢地、 痛心疾首
反义词: 眉开眼笑
成语例句:孔明说罢,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捶胸顿足的成语接龙
捶胸顿足 -> 足上首下
捶胸顿足的成语故事
捶胸顿足的相关成语
高枕而卧、心荡神摇、急不可待、壮志未酬、魂牵梦萦、忘乎其形、发蒙振聩、涕泗纵横、春风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