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而起
成语名字:拍案而起
成语发音:pāi àn ér qǐ
成语解释:案:几案;桌子。拍着桌子愤然而立。形容极度愤怒。有时也形容对反动势力的不屈服。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形容非常愤慨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近义词: 义愤填膺、 忿然作色
反义词: 悠然自得、 泰然处之
成语例句: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拍案而起的成语接龙
应节合拍 -> 拍案而起 -> 起偃为竖
拍案而起的成语故事
拍案而起的相关成语
殚精竭力、耳闻目击、津津乐道、悲从中来、高山仰止、高歌猛进、惊世骇俗、怒不可遏、畏影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