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
成语名字:鸡鸣狗盗
成语发音:jī míng gǒu dào
成语解释: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游侠传》:“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成语繁体:鶏鳴狗盗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鸣,不能读作“niǎo”。
近义词: 旁门左道
反义词: 正人君子
成语例句: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鸡鸣狗盗的成语接龙
牛鼎烹鸡 -> 鸡鸣狗盗 -> 盗亦有道
鸡鸣狗盗的成语故事
【反义词】正人君子 【同韵词】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夺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图报、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骄戒躁、闳远微妙、三星高照、......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成语举例】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鸡鸣狗盗的相关成语
满山遍野、长念却虑、五颜六色、风言风语、不可奈何、挑肥拣瘦、莺歌燕舞、天冠地屦、鸡鸣狗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