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自若
成语名字:泰然自若
成语发音:tài rán zì ruò
成语解释: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成语出处:《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自,不能读作“zhì”。
近义词: 安之若素、 若无其事
反义词: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成语例句: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泰然自若地摇头。(华而实《汉衣冠》三)
泰然自若的成语接龙
身名两泰 -> 泰然自若 -> 若不胜衣
泰然自若的成语故事
金人颜盏门都性情忠厚,谨小慎微,他作战善于安置营垒,计划十分周密,遇事十分沉着,即使矢箭如雨,他仍泰然自若,一切按计划行事,他很勇敢,亲自带兵救出被西夏李世辅挟持的完颜杲,他一生中立下不少的战功。
泰然自若的相关成语
高视阔步、屏气凝神、慷慨赴义、茅塞顿开、食不知味、谈笑自若、怨气冲天、蜀犬吠日、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