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乌有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深得汉武帝的喜爱。《子虚赋》讲楚王派子虚去访问齐王。齐王率全国游猎能手陪同子虚外出打猎。子虚竭力向陪同的乌有先生吹嘘楚王的游猎盛况,故意贬低齐王。乌有先生立即替齐王辩驳,向子虚发难。
成语子虚乌有
成语名字:子虚乌有
成语发音:zǐ xū wū yǒu
成语解释:指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子虚、乌有:人名)。
成语出处: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成语繁体:子虚烏有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捕风捉影、 荒诞不经
反义词: 千真万确、 铁证如山
成语例句:文贵征实,不蕲于振奇,所以愧文士子虚乌有之习也。(清 沈惟贤《万国演义序》)
子虚乌有的成语接龙
狗拿耗子 -> 子虚乌有 -> 有一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