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的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因不满当时吏治的腐败就辞官归隐山林,过着自食其力的隐居生活,他热衷于读书,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其中这样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成语不求甚解
成语名字:不求甚解
成语发音:bù qiú shèn jiě
成语解释: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成语出处: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成语繁体:不裘甚解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解,不能读作“xiè”。
近义词: 囫囵吞枣、 浅尝辄止
反义词: 穷原竟委、 咬文嚼字
成语例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的成语接龙
进可替不 -> 不求甚解 -> 解人难得
不求甚解的相关成语
上梁不正下梁歪、含章挺生、枕典席文、漏脯充饥、沿波讨源、急如星火、洒扫应对、幕天席地、目不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