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
成语名字:曲高和寡
成语发音:qǔ gāo hè guǎ
成语解释:曲:乐曲。高:高雅。和:和谐地跟着唱。寡: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成语繁体:麯高咊寡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曲,不能读作“qū”;和,不能读作“hé”。
近义词: 阳春白雪
反义词: 下里巴人
成语例句: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清 刘鹗《老残游记 续篇》第五回)
曲高和寡的成语接龙
周郎顾曲 -> 曲高和寡 -> 寡不敌众
曲高和寡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楚襄王问文学家宋玉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宋玉有意见,怎么没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个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阳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曲高和寡的相关成语
田父之功、图穷匕首见、城北徐公、同日而语、蚌鹬相持、九死一生、干城之将、安然无恙、阳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