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折其肱的成语故事
晋国时,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当时有人指出战事成功和失败的关键,要看民众是否支持,假如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便将失败无疑。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晋定公是一种反叛行为,民众自将不会支持也们的。何况晋定公自己曾经伐君失败,落得流居异国的田地,可以说是经历过失败的过来人。正如一个经过三次折伤手臂的人,虽经医疗后获得痊愈,但他已尝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几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疗的经历中,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疗的经过与方法,换句话说,他已是个中的老手了。所以“三折其肱”这句成语的含义,是颇为深刻的。不论何人,只要他是经过多次挫折,从艰苦中奋斗而得到成功的,我们都可以说地是与困境奋斗过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伟大人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一定是经历了不少挫折,却仍不断地奋斗,结果才得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正可以借用伟人们的“三折其肱”来勉人自勉。
成语三折其肱
成语名字:三折其肱
成语发音:sān zhé qí gōng
成语解释:肱:手臂。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成语繁体:三摺其肱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久病成良医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三折肱为良医
成语例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三折其肱的成语接龙
事不过三 -> 三折其肱
三折其肱的相关成语
一国三公、三令五申、三宫六院、三蛇七鼠、三对六面、余声三日、三寸之舌、再三再四、河东三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