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的成语故事
唐朝诗人李贺不愿暴露他的皇室远亲身分,只身参加科举做了小官。他在诗歌上却花费了全部的精力与心血,他经常命书童背一个袋子装他路上偶得的诗句,他的“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堪称他治学的写照,他母亲认为他是在吐心。 【典故】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唐·韩愈《归彭城》诗 【释义】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教师等 【近义词】煞费苦心、挖空心思 【反义词】无所用心、粗制滥造
成语呕心沥血
成语名字:呕心沥血
成语发音:ǒu xīn lì xuè
成语解释: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成语出处: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成语繁体:嘔心瀝血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呕,不能读作“ōu”;血,不能读作“xiě”。
近义词: 煞费苦心、 挖空心思
反义词: 无所用心、 粗制滥造
成语例句:呕心沥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臧克家《老舍永在》)
呕心沥血的成语接龙
令人作呕 -> 呕心沥血 -> 血债累累
呕心沥血的相关成语
马前卒、雨淋日炙、花明柳暗、愤世疾邪、剪烛西窗、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插翅难飞、张大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