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泄不通
成语名字:水泄不通
成语发音:shuǐ xiè bù tōng
成语解释: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
成语繁体:水洩不通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形容道路阻塞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泄,不能读作“shì”;通,不能读作“tònɡ”。
近义词: 风雨不透、 人山人海
反义词: 畅通无阻、 四通八达
成语例句:热心的读者除邮局汇捐款络绎不绝外,每天到门口来亲交捐款的,也挤得水泄不通。(邹韬奋《经历 社会的信用》)
水泄不通的成语接龙
大禹治水 -> 水泄不通 -> 通上彻下
水泄不通的成语故事
水泄不通的相关成语
暑往寒来、暴虎冯河、蒲柳之质、马前泼水、撒水拿鱼、断壁残垣、水泄不漏、败事有余,成事不足、鸢飞鱼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