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投入运营两周年。两年来累计往返开行中欧班列1662列数量稳居东北第一。从银装素裹的东北三省到广阔的欧洲大陆中国铁路一路飞驰以强运力、高效率、智慧化的运输模式敲响两地交往的大门为中欧相连互通的“线路图”添上刚健有力的一笔。
以“强运力”起笔双向驱动、集结运输绘制连通中欧的“保障图”。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每年都会有源源不断的商品进入欧洲而商品的数量之大、品类之多无疑对货物的运输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铁路部门针对这一情况做出积极应对从接驳全国各地货物到沈阳集结中心到提升集结中心集装箱的堆存能力。铁路部门稳稳干、慢慢调一步一个脚印拼接起连通国内、国际的超畅快、大容量“线路图”并推动形成“双驱动、三通道、六口岸”的全网运行格局为中欧班列的货运数量提供了强大而稳定的保障。
以“高效率”行笔多式联运、协同联动绘制连通中欧的“快捷图”。铁路这端是成摞成堆的商品;铁路那端是焦急等待着商品的人。如何让来自中国的商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大陆的另一端呢?这就要求运输的高速度。为满足商品运输的时效性问题铁路部门在多个方面下了功夫。一方面铁路部门积极完善场站基础设施、优化作业流程尽力从运输的各个环节“挤时间”极大促进了运输效率的稳步提升。另一方面铁路部门充分发挥沈阳作为运输枢纽的辐射能力与其他运输部门展开协同合作采用多式联运的灵活运输模式进一步缩短班列运输时间实现更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以“智慧化”收笔数字领航、物流可视绘制连通中欧的“焕新图”。从货物的集结进站到核查出站再到运输途中的物流监控各个环节都需要极高的关注度和人力消耗。
为解决这一问题铁路部门积极投入“智慧班列”建设引数字技术入班列运输开启了智慧运输的“新”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铁路部门成功实现了商品物流的全程可视化以及单证电子化用科技为中欧班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过度耗费的人力从运输中得到解放进而被投放到更加有用的环节和岗位上铁路部门将数字技术成功转化为交通运输的“驱动力”让中欧班列的脚步迈得更快、更远、更有力。
在亚欧大陆之上铁路如一支贯穿始终的“巨笔”以强运力起笔、高效率行笔、智慧化收笔勾勒出美好未来的轮廓绘制出中欧相连互通的“线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