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陈相因
成语名字:陈陈相因
成语发音:chén chén xiāng yīn
成语解释:陈:旧;因:沿袭。原指皇家粮仓里;陈粮再加上陈粮;年年堆积。后用以比喻沿袭旧的一套;没有改进和创新。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成语繁体:陳陳相因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毫无创新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近义词: 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
反义词: 除旧布新、 革故鼎新
成语例句:而儒者又疏阔,其言庸迂,陈陈相因。(清 恽敬《上陈笠帆按察书》)
陈陈相因的成语接龙
水陆杂陈 -> 陈陈相因 -> 因乌及屋
陈陈相因的成语故事
西汉初年,刘邦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使得农业生产突飞猛进。汉文帝和汉景帝仍坚持这个既定的国策,因此国库里钱币堆成山,粮库里积压的粮食无数,陈陈相因,仓库容纳不下,只好露天堆放,很多谷子腐烂不能再食用了。
陈陈相因的相关成语
走马看花、分寸之末、打草惊蛇、大大落落、放虎自卫、大打出手、一定不移、冰魂雪魄、敷衍塞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