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成语名字: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成语发音:qìng fù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
成语解释: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成语繁体: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成语接龙
普天同庆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已成定局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成语故事
周朝的诸侯鲁国第17代国王鲁庄公姬同的三个兄弟中庆父十分专横,与他的妻子哀姜勾搭成奸,先后害死后国王姬斑及哀姜妹妹的儿子鲁闵公姬开,野心越来越大,打算自己做国王,最后被他的弟弟季友处死,拥立姬申为王,从此鲁国才平静。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相关成语
枝布叶分、燕巢危幕、相时而动、非异人任、思深忧远、食指大动、自相惊扰、宁缺勿滥、行将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