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哲学家老子认为人出现世上就是生,进入坟墓就是死。人有七情六欲这13项,可以养生,也可以致死,将出生入死归并为这13项。他反对统治者放纵自己的七情六欲,那样就会走向死亡,所以他主张要保护身体,避免危险,控制七情六欲。
成语出生入死
成语名字:出生入死
成语发音:chū shēng rùsǐ
成语解释: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用于赞扬人英勇无畏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赴汤蹈火、 舍生忘死
反义词: 贪生怕死
成语例句:这一层,不烦圣虑,他们是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何况国家如此,不至于还闹义气。(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出生入死的成语接龙
丑态百出 -> 出生入死 -> 死不回头
出生入死的相关成语
有备无患、剑胆琴心、松筠之节、品学兼优、一暴十寒、肆无忌惮、出文入武、朝令暮改、恩荣并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