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码头的运营标志着我国在自动化码头研发建设领域实现全新突破拥有了完全自主可控的整套解决方案。
12月27日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推进会暨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投产运营活动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举行。
我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投产运营标志着我国在自动化码头研发建设领域实现全新突破拥有了完全自主可控的整套解决方案将提升港口领域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据介绍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拥有六大自主突破和12项创新攻坚成果实现了全国产、全自主标志着我国在自动化码头领域实现了全自主集成创新应用场景“零”的突破将引领港口向智慧管理和数字经济转型。
此次投产运营的三期工程位于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南岸建设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投产运营后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岸线总长将达2088米可用岸线1652米将提升码头堆存能力26%提升综合服务效率6%。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拥有以下几大优势:
A-TOS系统焕新升级:码头“智慧大脑”A-TOS系统继续焕新升级。
算法再提升研发了码头全链智能集成资源配置算法完成计划链-调度链-服务链的智能化升级;研发了智能全要素排序算法堆场翻箱率降低6%。算力更强劲实现多维算法异步加速和计算过程动态处理单服务节点计算效率每秒超百万次单体千万标准箱级集装箱码头实现“秒级”计算。
研发全新一代水平运输智能控制系统(A-ECS):码头“神经中枢”全新一代A-ECS系统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
全球首次实现码头设备控制系统的不停产升级和运维以年吞吐量千万级标箱集装箱码头为例每年可增收近千万元。启发式最优路径计算实现多设备实时感知和多阶段高动态协同控制码头设备周转时间降低20%交互时间减少50%以上。
集成创新国产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应用:联合国内厂商自主研发攻关实现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的全国产化。全栈国产化生态建设形成具备软硬协同、全栈自主的原研生态产品在信息数据方面有效保障港口数据安全形成虚拟数据中心的跨物理系统和虚拟机集群的统一监控和管理体系提高IT运维效率和质量。
集成创新首套全国产自动化电控系统并实现规模化应用:打破目前规模化的大型集装箱码头设备电控系统主要依赖国外产品的“瓶颈”实现设备电控系统国产化替代和规模化应用。
基础电控硬件全面替代完成“国产芯片+国产基础软件”为底层的PLC开发基础电控硬件具备了宽温、三防、强大的电磁兼容和抗震等性能的码头应用条件。
基础电控软件全新升级实现了基于全国产电控系统的港口大型机械设备精准控制与自动运行形成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一揽子国产化解决方案。国产智能感知系统全面集成创新实现自动化轨道吊全天候、全流程作业成功率95%以上。
全球首创自动化轨道吊高效直流供电系统:作为港口大型机械设备的“心脏”自主研发的低压直流移动供电系统具有供电结构简单、设备自重降低、装机容量降低、馈能利用高效清洁、超高可靠性以及多种新能源直接高效耦合等六大优势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高压交流移动供电模式。
构建自动化轨道吊高效直流供电微电网首次提出港口大型变频驱动设备高效直流供电模式并构建形成自动化轨道吊源-网-荷一体化直流供电微电网降低设备自重10余吨降低设备运行能耗4%以上。
研发自动化轨道吊多层级环网冗余智慧供电管控系统实现单元化微电网间的智能调度、智能降容、快速投切的智能化管理多层级环网冗余模式下的电力调度更加灵活设备侧故障对电网影响降低具备超高供电可靠性。
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项目集成应用过程中充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国产化进程以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在实际作业中实现高效能、高质量生产力跃升。
联合国内厂商合力攻关研制国内首款高载荷全功能干式驱动桥消除湿式制动器内齿轮油产生的粘滞阻力能耗下降约10%。其他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攻克一系列关键部件国产化和规模化应用问题带动全国产产业链快速发展助力形成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保障体系。
山东港口表示未来将聚力强化枢纽功能提升支撑能力构建核心竞争优势携手共筑发展生态加快建成世界级的港航基础设施体系塑造世界级的港航服务体系打造世界级的供应链体系培育世界级的产业体系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