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国班轮运营商HMM的所有权归属问题再度引发市场猜测,距该公司出售交易流产已过去一年半之久。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贸易格局多变的时代,业务多元化已成为企业增强韧性的关键战略。《韩国经济日报》近日独家报道,韩国钢铁巨头浦项制铁(POSCO)正在制定详细计划,拟收购该航运公司的控股权。
若此举得以实现,将标志着浦项制铁为其核心钢铁与电池业务需求疲软寻求突破,毅然进军波动剧烈的航运领域。
《韩国经济日报》报道称,此前曾被外界猜测为潜在竞购方的浦项制铁已改变策略,在决定不参与2023年政府主导的HMM控股权拍卖后,如今重新对重返航运业产生兴趣。浦项制铁曾是韩进海运(Hanjin)股东之一,但于1995年出售了该公司。报道指出,由于面临业务增速放缓以及美国对其钢铁和电池产品加征关税的影响,浦项制铁正在寻求新的增长战略。
多元化的战略理念
浦项制铁对HMM的兴趣源于拓宽收入来源与整合其先进钢铁技术和HMM物流网络协同效应的双重战略需求。这家钢铁巨头通过其首艘LNG运输船“HL Fortuna”号展现了深耕能源物流的决心,该船燃料舱采用了浦项数十年来潜心研发的高锰钢技术。此项创新不仅有效降低成本,同时契合全球脱碳目标,因为LNG正是传统船用燃料的清洁替代品。
而收购HMM将放大这些优势。通过将HMM的全球航线与浦项的材料技术专长相融合,该集团可优化年均物流费用预计达3万亿韩元的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并增强应对贸易中断的抗风险能力。例如,浦项在光阳LNG终端等基础设施中应用的高锰钢技术,其成本效益已优于传统材料。若将此项技术延伸至HMM船队,将进一步巩固浦项在能源物流领域的竞争优势。
优势与制约因素
浦项制铁的财务状况显得稳健。截至2025年6月,该公司持有16.5万亿韩元现金资产,并在2025年上半年产生3.5万亿韩元现金流,预计下半年还将进一步产生1万亿韩元现金流。这些数据表明其拥有充足流动性来支持战略收购。然而,收购HMM预计耗资约7万亿韩元(约人民币360亿元),并非小额交易。KB证券分析师警告称,这笔交易可能带来沉重财务负担,尤其是若浦项制铁需要举债来完成交易。
HMM的财务表现则喜忧参半。2024年,该公司报告息税折扣摊销前利润(EBITDA)为10.337万亿韩元,净利润达9.797万亿韩元,反映出在运价利好时期的强劲业绩。但2025年预测数据显示业绩将大幅下滑,预计净销售额将降至8.483万亿韩元,EBITDA萎缩至1.453万亿韩元。这种波动性反映了航运业面临的广泛挑战,包括运力过剩、地缘政治动荡(如红海航线改道)以及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监管阻力。
风险和行业波动
航运业固有的波动性构成主要风险。随着运力扩张,亚洲-欧洲主要航线运费已然下跌,而红海紧张局势导致运营成本上涨1500美元/FEU。对旨在将HMM作为增长引擎的浦项制铁而言,这些动态因素可能挤压利润空间。
整合风险同样不容小觑。自2016年韩国政府主导现代商船(Hyundai Merchant Marine)重组以来,HMM的控股权始终由韩国产业银行(KDB,36.02%)与韩国海洋业务公社(KOBC,35.67%)持有,合计持有HMM超过70%的股份,而这种股权格局或将使平稳过渡复杂化。浦项制铁提议与KOBC实行联合管理虽具务实性,却可能引发治理挑战。更重要的是,该公司必须证明钢铁技术与物流业务的协同效应能切实落地,而非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这两家机构但一直计划通过私有化该航运公司,将纳税人资金重新配置于其他投资以促进韩国商业发展。据了解,韩国产业银行是本次私有化进程的主导方。此前银行方面曾选定韩国最大家禽加工商Harim集团作为优先竞购方,但谈判于2024年破裂。据悉,韩国产业银行正考虑启动新一轮竞标程序。
《韩国经济日报》报道称,浦项制铁的战略目标是通过私人交易从韩国产业银行收购股份。韩国海洋业务公社据信已决定维持现有持股,该战略要求浦项制铁与韩国海洋业务公社共同管理HMM。
根据韩国法律规定,若出售HMM股权必须通过公开拍卖进行。该报报道称,若启动新一轮拍卖,HD现代重工和韩进海运可能参与竞标。Harim集团据信仍对该业务保持兴趣。但浦项制铁的收购策略可能规避公开拍卖程序。
HMM宣称正推进业务多元化战略——目前其集装箱运输业务规模较大。该公司曾尝试收购SK航运以扩展干散货运输业务。据最新报道,HMM正在寻求单独购买散货船和油轮,并建造新集装箱船。此外,该公司还订购了汽车运输船(将租赁给现代格罗唯视运营)以及四艘多用途货船。